close
整體投資人必然只能取得低於指數的報酬,因為要扣除成本,若報酬相同每多省下一分成本,就是多賺到一分報酬.整體被動同資人的報酬>整體主動投資人的報酬,關鍵通常也在於成本,主動投資的成本通常是被動的好幾倍.
長期來說市場報酬=股利率+盈餘成長率,短期還要再加上PER的變化,畢竟市場喜怒無常.
過去二百年投資股市的實質報酬率(已扣除通膨)大約7%,運用72法則相當於每十年本金就可以翻倍一次,很驚人!但大部分人可能覺得不起眼,畢竟台灣股市漲停一次就一成了..
不管投資大型股或小型股,成長股或價值股,都逃不過均值回歸,也就是長期來說報酬並不會差太多.社團內的高手當然可以長期在平均之上,卻也需要煞費苦心.
長期而言波動性提高1%無關緊要,報酬提高1%卻是無價之寶
指數除了低成本,還確保百分之百投入股市.很多主動型基金為了降低風險會持有部分現金,聽起來很聰明.但統計數字顯示,多頭時期現金持有比例低,空頭時期現金持有比例高,逃不開追高殺低的命運.
過去股票持有時間越久獲利越高,當持有長達20年以上,幾乎只有賺多賺少,不會有賠的問題.當然風險仍然無法完全避免.
通膨會吃掉債卷的報酬,雖然如此但債卷仍是降低資產波動的良方.
投資期限越短或完全仰賴投資收入,就需要提高債卷比例,要使波動降低.若還有很長的時間可投資,本業也還有工作收入,就可以提高股票的比例.
全站熱搜